今天的文章,风格可能让你有点不习惯——上来就是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。
但读完这篇,会让你受益匪浅,可以明白以前似是而非的很多问题:为什么运球上篮时,有的球算投篮犯规,有的算普通个人犯规;防守队员明明在合理冲撞区内,为什么有的算防守犯规,有的却是进攻犯规。
我重点介绍的是NBA篮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“低位防守区”(lower defensive box)。这个区域内和区域外,判罚标准大不一样,因此也常常引起误解和困扰,甚至非常多的争论。
顺带我还会介绍,造进攻犯规时,双脚究竟要不要“站住”。
低位防守区的范围
从平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,低位防守区的范围,是从争球圈下弧顶至底线,以及底线上两个距离三秒区3英尺的短标记之间。
在罚球线争球圈下圆弧的两边,各有一条白色的短杠标记,我在直播时经常说“两个眉毛”。这两个“眉毛”就是帮助裁判去判断低位防守区的标记。
我在直播中多次介绍过“低位防守区”,主要是为了说明进攻球员上篮时被犯规,这个球该不该判直接罚球。但因为说得不够系统,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。
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半场纵向分为三个区域:1、罚球线以上;2、罚球线和争球区下弧顶之间;3、争球区下弧顶以下。“低位防守区”就是指最下的一个区域。
“低位防守区”非常重要,同一个进攻动作碰到身体接触,这个范围内和范围外的判罚完全不一样。
低位防守区影响哪几种防守
“低位防守区”影响三种情况的防守:
第一,篮下补防。由于有合理冲撞区的存在,篮下造进攻犯规的区域被大大限制,以鼓励进攻。不过,在“低位防守区”内发起的进攻,并没有合理冲撞区的限制。
第二,低位防守。即篮下一对一防守背打,在“低位防守区”的范围内和范围外,手和手臂的要求不一样。
第三,对运球上篮的防守。只有在低位防守区内蹬地上篮的动作,才会判上篮犯规,直接罚球。
(1)篮下补防的限制
篮筐下面的合理冲撞区,是为了鼓励进攻而设置,补防的队员(secondary defender)必须在这个区域之外才能造进攻犯规。
但有五种情况会让合理冲撞区失效,其中有两种跟“低位防守区”有关。
为了更好地说明“低位防守区”的作用,我把这五种情况的视频合成并加上了字幕。请注意第二和第四种情况——
视频中,第一种情况说的是底线突破,但目标并非篮筐,而且在篮板后面;第三种情况是抬腿,第五种是伸手格挡。
其他两种情况说的是,进攻队员在“低位防守区”内接球,或者从“低位防守区”内发起进攻,上篮时发生的身体接触与合理冲撞区无关。
第二个例子说的是进攻队员从“低位防守区”接球上篮,小加索尔双脚踩在合理冲撞区的线上,但判的是进攻犯规。
第四个例子,考辛斯也是在“低位防守区”内接球,上篮时与“低位防守区”内起跳防守的队员发生接触,因为防守队员垂直起跳,没有判任何犯规。
(2)低位一防一的原则
低位背身单打,称为post-up。防守背打,NBA的规则有非常详细的要求。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,低位防守区内可以用手,低位防守区以外最多只能用前臂:
1、进攻队员持球背对篮筐,位于罚球线以下、低位防守区以外时,防守队员可以用前臂接触。(意思是只可以用前臂,但不能用手)
2、进攻队员位于“低位防守区”以内背身准备单打时,防守队员接触对方可以用前臂,以及/或者用手,但必须曲肘。(意思是不能手臂不能伸直)
3、防守队员在“低位防守区”内可以在任意时间用前臂接触进攻队员,但只准以保持防守位置为目的。(意思是不能往前推人)
4、防守队员在“低位防守区”内为了保持防守位置,可以将腿置于进攻队员的双腿之间。但如果为了推离对方,他的脚离开了地面,立刻发生犯规。
5、手部的无意接触,如果没有影响到进攻队员的速度、速率、平衡或节奏,可以忽略。
显然,在篮下防守时,你处于“低位防守区”之内还是之外,尺度大有不同。在造进攻犯规时,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必须给进攻队员留出足够的空间,以停止或变向,然而在“低位防守区”内却有这样一条——
如果进攻队员在“低位防守区”内接球,防守队员允许在其进攻线路上建立合法防守位置,不管其速度与距离如何。
(3)运球上篮的最后一步
我们常常看到进攻队员在运球强势上篮时,最后一步又大又狠,看似为了摆脱追击,实则为了让自己上篮前的最后一步,位于“低位防守区”内。
这就是我那次直播湖人比赛时,在詹姆斯上篮时所感叹的。我说詹姆斯这个球太不容易了,为了获得两次罚球,他最后一步拼命踩进“低位防守区”。
如果看到这里你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,请看下面这个视频。这是我很久以前加了字幕的一段视频,曾经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过,但我相信很多人不是没看过,就是已经忘记了——
投篮犯规(shooting foul)是篮球中非常重要概念。被判投篮犯规,不管全队犯规(team foul)有没有满,都可以获得两次甚至三次罚球机会,球进则是2+1或者3+1。
在运球上篮时,NBA规定了非常明确的区域,标准就是“低位防守区”。准确说来,运球上篮直接获得罚球机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:
1、对手犯规时,进攻队员已经持球(gather the ball),即停止运球并把球拿在手里。
2、上篮前最后一步,必须在低位防守区内。
当然还有一种例外,就是每一节(含加时赛)结束前最后一次运球上篮,不管进攻队员位于球场的哪个位置,包括后场。
造进攻犯规必须双脚站定吗?
所谓的“双脚站定”,是观众或解说员自己的理解,NBA的2017版规则中,对“阻挡/带球撞人”共有13条解释,没有一条提到过双脚必须站定。
我们怎样判断阻挡犯规还是带球撞人呢?基本原则是进攻队员的前进线路,防守队员必须在他开始上篮动作之前,提前在其前进线路上占据一个位置。防守队员不能向前迎击进攻队员,也不能随着进攻队员的变向而向左或向右(这被称为重新获取防守位置)。
只要防守队员的躯干(torso)在进攻队员的前进线路上,并且允许稍稍偏向以保护自己,那么即使他的脚并未完全站定,也是合法的。当然,他更是可以后退。
关于进攻犯规和阻挡犯规的规则、正确解释,因为涉及太多,内容太大,我会在以后专门写一篇文章,包含NBA推出的视频。
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:苏群
免责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